首页>

工作动态

千里送教践初心 筑梦边疆育未来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圆满完成教育部2025年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的精心部署下,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组(以下简称教育部资源中心项目组)组织专家团队,跨越近四千公里的山河阻隔,于6月30日-7月9日,分赴祖国西北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成功举办了两期为期7天的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班。

本次培训覆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共18个项目县(市),惠及300名幼儿园一线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新疆教育电视台)、阿勒泰地区教育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以及各项目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协作。

图1   项目组、专家和100名阿勒泰地区参训教师集体合影

图2   项目组、专家和200名博州、伊犁州参训教师集体合影

【名师领航,倾情赋能】

教育部资源中心项目组秉承“以培促用、典型引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入前期调研,精心打磨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解读、普通话应试技巧精讲、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资源的创新应用、儿童绘本阅读策略,以及“五个一”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指导等专题。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以及经验丰富的一线幼儿园名园长名师等授课专家,不顾旅途劳顿,一到驻地便投入工作。 他们通过政策理念引领、实践案例展示、主题研讨交流和分组实践练习,倾囊相授专业知识与宝贵经验,分享了关于幼儿园普通话艺术性表达的独到见解,深入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幼儿园保教保育工作,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图3   政策理念引领、实践案例展示、主题研讨交流

【个性把脉,语音攻坚】

为有效保障培训效果,教育部资源中心项目组特别组建了一支由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和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教师共10人组成的线下辅导专家团队。培训期间,专家们利用宝贵的晚自习时间,针对每一位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2021年版)》,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四大题型和题库,采用小班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精准辅导与强化训练。 他们一遍遍耐心示范,一次次细致纠音,帮助参训教师切实攻克语音难关,掌握朗读精髓,提升应试能力。每个晚上,一间间教室里,都回荡着专家们耐心温柔的指导声和学员们刻苦练习的朗读声。

图4   普通话小班个性化跟踪辅导与强化训练

【争分夺秒,勤学苦练】

培训现场,处处涌动着高涨的学习热情。参训教师们深知机会难得,课上全神贯注,积极提问互动,认真撰写学习笔记;课下更是争分夺秒,勤学苦练。晨曦微露的校园小径上,午餐时分的餐厅角落里,人潮散尽的自习教室中,随处可以看见他们捧着资料、凝神练习的身影;处处可以听见他们反复揣摩、认真诵读的声音。教师们这份提升自我、服务边疆学前教育事业的赤诚与执着,深深感染项目组和每一位授课专家。

图5   课堂积极提问互动

图6  课上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图7   课后独自留在教室练习

【学成归去,星火燎原】

培训结束之际,参训教师们满怀收获与感激,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系统专业、指导精准到位、服务高效温暖,切实提升了自身普通话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强化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意识,是一场“及时雨”、一座“充电站”。参训教师信心满满地表示,必将把所学所感化为行动,积极引领身边同事,并携手幼儿和家长,共同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为区域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五载耕耘,续写新篇】

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自2021年教育部启动“童语同音”计划以来,教育部资源中心连续五年承担项目,累计培训幼儿园教师达1600人次,并持续提供长效跟踪帮扶。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教育部资源中心将继续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领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童语同音项目内涵建设,通过返岗实践案例征集、线上跟踪指导、区域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指导参训教师返岗实践,总结经验,凝练亮点,挖掘典型,深化培训成果转化应用,为西部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让语言之花在祖国边疆绚丽绽放。